5月18日至19日,中国-中亚峰会在古都西安顺利召开。搭建新平台,共绘新图景。峰会内外,中国与中亚五国各界人士充分交流,共同擘画更紧密的中国-中亚合作新蓝图。

丝路漫漫,大漠上的驼铃声声见证“使者相望于道,商旅不绝于途”的盛况。进入新时代,中欧班列蓬勃发展,从荒芜到“一根独枝”再到“根深叶茂”,从“点接”到“线段”再到形成“网络”,真正实现双向“满载而归”。沉寂千年的丝路古道,如今铁笛声疾、货运繁忙,一路行驶,一路辉煌。中欧班列用了短短的十年,经贸合作、文化交流、互惠共赢,“新丝路”上已经遍地开花,花香飘满世界。

中欧班列积淀了以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。2014年11月18日,第一列代表义乌的“中欧班列”的货物列车从义乌西站鸣笛启航,沿着新丝路,直奔1.3万公里外的西班牙。5年来,一列列奔驰在新丝路上的“钢铁驼队”,正以独特的接力式奔跑,服务于国家的对外开放,为祖国和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提速。可谁能想到,最初横亘在新丝路“钢铁驼队”面前的是一道道数不清的难题——货物到每一个国家都要开箱检查,手续繁琐;沿途温差极端,最高温差可达70℃,使得很多产品无法承受;运线过长,途中的安全问题也是货主们的一大担忧……但这也成就了中欧班列的一次次让人兴奋的成长——经过沿线国家互相沟通,中欧班列实现了沿途海关监管互认;发掘了新型保温材料解决沿途低温难题;以及集装箱卫星定位追踪系统,解决了货物运输的安全问题。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铁路跟随祖国的步伐走向成熟。“丝路精神”引领了数之不尽的历史使命和伟大征程。中欧班列的发展也进入真正的“快车道”。

中欧班列积极促进双循环,彰显着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、共收丰硕果实的的愿景。中国不仅是“世界工厂”,更是拥有4亿中产消费群体的“世界市场”。这也解释了8年来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怎样从无到有,“丝路精神”如何从从青涩走向辉煌。“金名片”也化作条条经济带,在推动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同时,让沿线国家共享市场红利,互通而赢。 “五色交辉,相得益彰;八音合奏,终和且平”。古往今来,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文明因互鉴而丰富。从“世界工厂”到“世界超市”,“一带一路”旨在不同文明、宗教、种族中求同存异、开放包容。这是中国的花开,世界的果实。

“驼队变火车、笛声换驼铃”。乘着中国—中亚峰会的东风,延续千年的丝路古道,势必焕发出新的生机,为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新贡献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源于中国,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。(王楷文)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